29岁从公务员辞职(36岁了该不该辞职在家)

·刘一言

29岁从公务员辞职(36岁了该不该辞职在家)

我在做办公室主任的时候,给很多前辈办理了退休,我把他们的履历都看了一遍,仿佛看见了我未来的一切,我觉得很没有意思。因为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和他们一样。这个世界这么大,我为什么没有去看看,没有去体验一下?

— 默默

100个离开体制的女孩

NO.5

大家好,我是一言,这是100个离开体制的女孩第5期,也是我离开体制的1个月,这一期我们采访了一位默默姐,她在39岁这一年离开体制。

我在体制内待了8年,但真正下定决心离开的时候,也是万般的挣扎与纠结,刚认识默默姐的时候,我想:如果是我39岁,在体制内工作了17年,也可能不会有勇气离开了。

但是默默姐说:39岁,此刻就是最好年纪。

29岁从公务员辞职(36岁了该不该辞职在家)

01

农村姑娘考入体制,工作17载,除了稳定更有体面

一个农村姑娘进入城市读书,毕业后她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叛逆”。

父母传统的想法,希望孩子在身边,而她坚定地留在了城里并没有听父母的话,不想被安排。

那时的默默身边虽然没有亲人在身边,但她第一次萌生了要在这个地方生根发芽的想法。

十多年前,默默刚大学毕业,和现在的大多数毕业生一样,一直走在考公的路上,当时大环境和现在很不一样,要么去大城市找工作,要么考进单位里面去,能接触到的创业的机会和资源很少。

于是她思考之下,决定考编制进单位,父母很支持默默的选择,因为体制不仅代表了稳定,更是一种体面和身份的象征。

刚开始考的两个单位笔试都过了,但面试没有过,第3次考试笔面试都过了,在博物馆里做讲解员。

考上后,父母觉得特别有面子。

作为这个单位第一个正式考进去的人,又是农村来的,工作上默默特别能吃苦、能吃亏,别的同事不愿意干的杂活和累活,默默都会选择主动承担。

就这样不断地被人丢任务,然后去处理任务解决问题。

默默认为,工作的本质就是如此,不管是在体制内还是在体制外。

既然拿着工资,就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干事,所以很快就被领导看到了。

29岁从公务员辞职(36岁了该不该辞职在家)

(默默在博物馆工作的时候)

领导觉得默默能做成事,还能吃亏,于是很快把默默提拔成为管理岗位的办公室主任,做过政工、人事、财务。

17年的工作时间,从讲解员到考古工地,到办公室主任再到副馆长,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她一直不断地进步。

在这些过程中有许多的学习和收获,让她的能力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默默最后总结说,体制内的工作,有十二三年是过得特别开心的。

她在管理岗上接触了政工、人事、财务等等各种工作,又在业务岗用很快的速度成为了专业领域特别强的人,她几乎体验了所有的岗位。

02

和体制谈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恋爱,用三年时间说再见

当默默被问到:为什么下定决心辞职的时候,默默说,因为做好了准备,自己属于悲观主义的乐观主义者,每一天都应该是自己的。

在那个时候就觉得自己活得不开心,如果还待在那个地方,让别人看到貌似过着很快乐的生活。

但自己的内心并不是真正的开心,没有被认可,这种人生很不划算,于是选择辞职了。

关于辞职这个念头一发出去。最初很多的朋友。劝默默再等一等,但真正了解默默的人,都非常支持默默辞职的决定。

疫情之后,很多人挤破头想考进体制。

默默说体制内也会给人带来莫名的优越感,比如在一些社交场合,你说自己是某某单位的,优越感就开始上头了。

她说在给前辈办理退休的时候,把他们的履历都看了一遍,仿佛看见了自己未来的一切,我觉得很没有意思。

因为最好的结果也就是那样,就跟他们一样。这个世界这么大?我为什么没有去看看,没有去体验一下?

29岁从公务员辞职(36岁了该不该辞职在家)

(默默和朋友在一起)

萌生辞职的念头到真正的离开,默默用了3年的时间。

一直在为离开体制做准备,不断地学习,每一天都在努力,并且默默觉得,一个人保持年龄最好的秘诀就是对所有新生事物有好奇心。

这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沉淀,让辞职离开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三年中的某一天,默默看到一份文件,以她多年工作的敏感度,她很快意识到研学在未来一定会是一个趋势。

于是在疫情之前,她就去参加了研学导师的培训,以及全国比较高端的营地交流会,都是自费去学习。

在疫情之前,她就在当地组织各个学校的学生,找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差不多做了十几期研学活动。

没有模板,默默就按照探索式的学习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需要什么。

在疫情到来之前,给广州一家做研学的机构有过合作。

现在做研学夏令营,选择的研学的地方资源特别丰富,真正面临市场在做,第一次做得非常好,这和前期的积累有很大的关系。

默默说:一定是你之前做好了准备,机会才会找到你。

也就是在做研学夏令营的过程中,默默又开了第二家火锅店。

就这样,默默辞职了。

这一年,默默39岁,这个早已在城市站稳脚跟的人,又一次“叛逆”了。

离职之后人就好像失恋一样,默默很久没有回过原来的单位,不想路过那个地方。

告别一份工作,就像与一个人谈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恋爱,到了该分开的时候,即便理智知道自己非离开不可,可是分开之后还是会觉得很舍不得,因为那里也有曾经美好的回忆。

03

创业从多选题做起,从前的积累和无心插柳的惊喜

离职之后的创业之路充满挑战。

默默在离职之后投身在研学赛道,她原本计划跟广州的一家大型研学机构合作,把对方的资源引入当地。

然而19年底,疫情来了,这是完全无法提前预估的黑天鹅事件,整个社会都瞬间停摆了,默默也只能将研学的事情暂时搁置。

直到最严重的那波疫情过去后,整个城市亟待复苏,虽然这时候做研学的时机还是不合适,但默默又抓住了一个新机会,给自己增加了一个选项。

那段时间疫情严重影响了餐饮行业,当大家都认为餐饮不会有起色时,默默根据她多年的阅历经验,分析了整体形势后,觉得可以试一下。

解封之后,默默几乎没有犹豫,就接手了一家大型自助火锅餐厅。

她花了一个月时间重新整理,然后开张。事实证明,默默的决策是正确的,疫情后对餐饮的报复性消费,使她一年后就赚回了所有投入。

这也让她更加确定要在创业上做多选题的想法。

随着短视频行业蓬勃发展,默默也创建了一个抖音账号,原本只是记录生活,没想到拍自己的老外邻居意外小火了一把。

默默说当时很多新闻媒体报道自己发的那个视频。

后来就去了解学习了短视频行业,就开始拍视频,到现在积累了近5万的粉丝。

默默说,很多人找他们直播带货,但都没有参与,就只是觉得大家喜欢就继续拍,没有想过变现。

然而就是这样的无心插柳,却为默默带来了意想不到惊喜。

在今年的4月份,有一个粉丝联系了默默,说想见一见她,觉得能拍出这样视频的人,一定是个有意思的人,想与她合作。

这个粉丝告诉默默,他是做研学夏令营的。

命运的神奇之处在于,疫情渐渐平息的时候,老天用另一种方式告诉默默,夏令营研学的创业项目该启动了。

就在前段时间,他们顺利合作完成了,第一期的研学夏令营项目。默默说,这个巧合让她又恢复到了当初看好的赛道。

如果没有当初在办公室看到那份文件,没有之后的学习积淀和实践经验,就没有这次的研学夏令营。

这是从积累中才得到的礼物。

默默说,自己很幸运,总能在夹缝中找到生机,在做夏令营的过程中,她把第二家火锅店选址选在了她办研学夏令营的城市。

与此同时,第一家火锅店,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而她刚好,在没有疫情的地方开了新店,惊险又平稳地过渡,让她还能有新的生意可以打理,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29岁从公务员辞职(36岁了该不该辞职在家)

(默默的火锅店)

默默说现在她在做多选题,做一段时间,可能就做单项选择了。

做多选题为了先去证明自己,有做成事的能力。不能总喊着自己有能力,却没做好一件事情,别人又怎么相信她的能力呢?

当被问到如何面对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需要做什么准备时,默默总结了两点。

第一是调整心态。

创业的过程就是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很像打超级玛丽,要一直往前走。

要享受创业的过程,如果亏钱了,就去总结自己在过程中能学到什么,然后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要有承受结果的勇气。

默默说自己是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她会告诉自己,就算亏了能怎样呢。

大不了上街摆个摊,或者自己厨艺好,还可以开一个私房菜馆,凭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无论去做什么都比整天郁郁寡欢,像一个怨妇一样开心得多。

第二是学习。

默默说自己仍然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她觉得人生就是这样,大多数人很难一开始,就确定一个方向和目标,都是在过程中不断摸索进行调整,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这个环境给了我们无数学习的机会,知识付费,资源井喷,线上线下都有很多机会。

小时候的学习,跟着老师走跟着课本走,我们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但现在是主动学习的人时候,只要你愿意学,就能找到路径和方法。

第三,不要投资自己不了解的领域。

把自己要走的路想清楚,要先去找自己熟悉的领域。可以顺势而为什么要逆流而上呢?不要和自己较劲。

如果你是一个宝妈,去做和宝宝和妈妈相关的事,也可以赚到钱,先让自己成为别人想要的模样,你就多了很多创业的路径。

你变得越好,越有正能量,就会形成更有吸引力的磁场。

把能量回馈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采访的过程中,默默也聊到了一些在这个年纪的体验,和离职后的变化。

默默说她快40岁了,之前觉得40岁好遥远,现在觉得40岁真的挺好。

看起来她三十岁以前完成了很多事情,考上了编制,顺利地结婚生子。

但实际上那时候的选择,都是某种程度的被动选择,因为那时候的自己“不太懂”,对很多事情其实是没有概念和不了解的,只是周围大家都在做,自己就也这样做,而不是自己想做的。

但现在的她就不一样了,现在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想要的,这个跟二三十岁的时候有很大区别。

从前是坐船人,船桨在别人手里,而现在船桨在自己手里。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方向,让她感觉很棒。

04

体制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虽然默默讲述了离职后的种种,但她仍然非常坚定地表示,在体制内的17年,是她真的非常宝贵的经历,她选择换一种生活方式,和她认为体制内很好并不冲突。

默默说,是单位的培养,让她能在文博行业里痛快地体验了一圈。

如果没有体制内这么多年的积累,自己是不可能有现在的眼界,不可能从更高的层面去考虑问题。

体制内的这份工作给了她很多机会。

默默在博物馆工作的时间里,几乎走遍了全国的博物馆,去看了不一样的文物。

​这些经历,让她增长了很多见识,让她的眼光变得更宽,让她见到了更好的更大的世界。

在创业的过程中,默默发现无论是做夏令营研学也好还是做餐饮也好,其实本质都是在做管理。

29岁从公务员辞职(36岁了该不该辞职在家)

(默默带着员工一起健身)

那她做管理的基础从何而来?源于在体制内做办公室主任的那些年。

办公室主任是一个协调性岗位,需要很多的知识技能,去协调上上下下的关系。

比如要具备相应的财务知识,协调各个机关和一些专业人士的能力;又比如一个方案,怎样让它最后落地执行,去解决其中的问题和困难。

这些能力也迁移到了创业的过程中。

默默特别强调,想从体制内离开的人,一定要先做好准备,千万不要盲目,不要因为看到这样的采访就草率的决定离开。

默默说她的离开,是认清了自己想选择的路,在那个人生的岔路口,选择了这条路,换了一种生活方而已。

05

父母、婚姻、子女是人生的重要课题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默默流露出的洒脱自信和从容,让人不禁好奇她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氛围里,是什么样的生活,让她能够坦坦荡荡地做自己。

默默讲述了自己的一些故事:

关于父母

很多想从体制内辞职的人,都会面临一个问题,父母不同意,因为体制代表了安稳和体面。

默默的父母也不例外,并且是坚决反对,以至于现在,父母都不知道默默辞职了。

因为默默之前尝试过和父母沟通,但是反应特别强烈,尤其是妈妈完全不能理解自,己为何要做出这样的决定,还产生了很激烈的争吵。

后来默默选择了偷偷地辞,没有让父母知道。

每天还是会正常去上班,只不过换了一个地方。让父母知道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不想让父母过于担心自己。

现在这种方式,自己也开心,父母也顺心,整个家庭的气场也更顺了,所以默默选择不去告诉父母。

默默说,自己现在过得挺好,但是说出来,父母仍然会觉得你过得不好,并且还会为此担心,反而会带来很多困扰和矛盾,那就索性不说了。

她知道父母的需求,了解父母的担忧,所以有一天她觉得自己的处境说出来父母不会再忧虑,那再说也不迟。

29岁从公务员辞职(36岁了该不该辞职在家)

关于婚姻

默默说,她的家庭就是普通的三口之家,另一半做一点小生意,虽然上进心不太强,更愿意享受平淡幸福的人,而她是一个每天都在想着今天,要比昨天获得稍微好一点的人。

默默的上进心曾经让她想“改造”另一半,然而发现人是很难改变对方的。

默默也知道,夫妻一起进步成长是很好的状态,但真正能做到这样的并不多。

到了这个年纪,默默认为婚姻就是合作伙伴。

两个人彼此独立,又互相合作,这是一种愉悦的相处模式。

关于子女

默默有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她带的多,但是她却从来没有,因为孩子去放弃自己的人生。

当被问道,创业之后的忙碌,会不会顾不上孩子,默默认为,陪伴不是守在身边才叫陪伴。

原来的工作也挺忙的,出来创业也是一样,的确陪伴会缺少一点。

孩子有很强的感知父母情绪的能力,与其自己不开心的陪伴孩子,或者表面上陪着孩子,实际在刷手机,不如每天开心地有斗志有干劲,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陪伴更在于质量,每天高效率地与孩子沟通很重要,对孩子一定要说到做到。

29岁从公务员辞职(36岁了该不该辞职在家)

(默默和儿子在夏令营)

默默分享了三点育儿心得:

第一,把孩子当大人,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安全感。

照顾孩子的面子,她看见自己的小孩在外面犯了错,会偷偷记下来,回家之后再和孩子聊,让孩子反省。

第二,教会他们独立承担自己的事。家长不要过多包揽孩子的事情。

第三,不要过度望子成龙。

默默说有时候大人没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却非要给孩子设立一个想要的目标,这是不公平的。

大人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梦想,画在孩子的身上,自己都没有努力去达到你想要的生活,凭什么让孩子去做到?

默默对待孩子永远都会给孩子期待中的回应,不吝啬夸赞和赞美,与孩子坦诚相处。

无论我们在做怎样的工作,父母、婚姻、子女总是我们绕不开的课题,和工作一样,我们想的不应该是如何逃避,而是要如何解决。

采访后记:

我和默默姐相差了11岁,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相谈甚欢。

我在体制内8年辞职,默默姐是17年辞职,每个人的人生节奏都不一样,有的年少成名,有的大器晚成。

我的采访者只是代表了某一个人的人生样本,你并不需要去模仿,也不需要去评判。

我只希望从另一个视角带来大家一些思考和审视。而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

也再次重申默默的那个观点,体制内也是很好的,比如我毕业就考进体制,也从来没有后悔过。

无论你是想进入体制还是想离开体制,不要被这样的采访或其他人的言论所左右,了解自己,做好准备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我们总想做个正常群体中的一员,但谁是所谓的正常群体,这个抽象的概念套到每个人身上时就会发现,并没有所谓正常人的模板,大家多多少少都有点“非正常”的部分,那么正常的大多数到底是什么?

《我将独自前行》中桃子在丈夫走后的空虚中,重启了被她搁置几十年的,关于人到底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

她意识到,没有任何人比自己更重要,自己想去做的事情,自己就去做,就这么简单。

这也是作者为何会在74岁成为一个作家。

我依然认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灵魂的可贵。

无论在哪个年纪都可以开启新的篇章,当然这并非盲目,而是一种真正的从容。

在默默姐身上,我看到了这种从容。

29岁从公务员辞职(36岁了该不该辞职在家)

(39岁的默默姐)

29岁从公务员辞职(36岁了该不该辞职在家)

THE END

撰文|阿奇、一言

编辑:一言

图片:默默

本文版权归“一言的小镇”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360行闪光时刻#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上吉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