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朵女王的生活笔记
上一篇已经分析过了,“莞莞类卿”是对纯元和皇帝情感真相的隐喻。
也就是说从皇帝的情感角度出发,“纯元”并不是真实的纯元,是皇帝就把自己对理想女人的期待和想象都付诸在了纯元身上。
此外,就后宫职场来说,“纯元”还是一种细思极恐的存在。
这就涉及到皇帝作为上位者的属性,他作为后宫最高层的管理者,后宫和前朝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前朝需要权谋,后宫也需要管控。
从这个层面来说,皇帝之所以表现出对纯元念念不忘的深情模样,非常有利于打造他的长情人设,让他看起来很有人情味,这对他的酷政是一种非常好的调和。
这也是历代王朝新君上位之后都喜欢用孝顺来立自己“仁义”人设的思路。
毕竟皇帝处在那个位置上,必须要杀伐果断,手腕虽然绝情,但面子上总是要遮掩一下,这也算是割韭菜的技巧了。
而且,在后宫树立一个“纯元”这种优秀到完美且不存在的人,也是一种管理后宫女人的手段。皇帝这实属是一鱼两吃了。
打造“纯元”这样一个完美女性人设的目的很明确,是对后宫女性群体从战略层面上的鞭策和打压。
是的,既是鞭策,也是打压。我把这称为“纯元骗局”。
首先,为什么会是一种鞭策呢?
因为这个“纯元”发挥了榜样的作用,而且她展示的是一个女人在名利场里也能得到长情、真挚、令人艳羡的爱情和高高在上的名利地位。
后宫名利场的女人都是带着野心和欲望的,从选进宫的那一刻起,她们就有了一个统一的职业理想——在取悦皇帝的过程中搞定皇帝。
我们拥有上帝视角,自然明白想要搞定皇帝是不可能的,他的权力和地位决定了他不可能被任何人掌控和搞定。但是皇帝不能让后宫的女人都心灰意冷,否则就都像被灌下了红花的端妃一样冷淡。
作为管理者,皇帝是不希望后宫的女人躺平的,所以“纯元”这个人设就成了很好的欲望鞭策,人的认知本身就很容易进入「幸存者偏差」的陷阱,加上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特别的,自然就会使出浑身解数卷起来,这便是皇帝喜闻乐见的局面。
其次,为什么纯元又是打压呢?
这是事情的一体两面,因为“纯元”已经被捧得那么高那么好了,所以它也成为了后宫女人的参照系。
皇帝说过的一句最有代表性的话就是:“世间终没有人能及得上纯元”。
皇帝说这话的时机特别耐人寻味。
甄嬛第一次小产,甄嬛因对华妃的处置不满意和皇帝闹掰,华妃也不得皇帝待见,即便安陵容苦练歌喉,一曲菱歌哄了皇帝高兴,但这时放眼整个后宫,没有一个女人能让皇帝真正满意,所以他在宴会上公然说了这话。
另外,“莞莞类卿”这个名场面里,皇帝对甄嬛的问责也是:“当日对纯元皇后的大不敬之罪,你可知道了吗?”
明明就是甄嬛之前一次次冒犯了皇帝的权力边界,让他不满意了,这个矛盾是皇帝和甄嬛两人之间的。
但是,皇帝作为管理者他要保证自己一直处在道德制高点和确保自己的人设完整度,所以他为了表达对甄嬛的不满和愤怒,引入了第三方“纯元”。
潜台词就是:纯元那么美好的存在,是你冒犯了她,是你不行!是你有问题!、
目的就是为了打压甄嬛,你以为你已经握住我的心了?你以为你能洋洋自得了?你算什么?不过是长得像纯元罢了!
“莞莞类卿”从职场角度来讲,就是上位者对得势下属甄嬛的打压。
另外,对于后宫女人们来说,“纯元”对她们的打压主要体现在树立一个优秀典型,强化她们的不配得感,而这种不配得感正是通过与“纯元”的比较强化的。
“不配得感”对应的另一面是“资格感”,在心理学里有一种心理困境叫做“资格感缺失”,这种困境也被表述为“自卑”。
但这种“自卑”和自卑心理还有差别,这种“自卑”是让你觉得一直有人比你更优秀,你想要得到更优秀的,就必须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同样地,一旦你没有被好好对待,你就会认定是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好好对待。
这种效果在甄嬛身上就有明确地体现,华妃被皇帝算计得那么惨,最终惨死在她面前,但是她仍旧认定是华妃的嚣张跋扈引发了皇帝的绝情。
也就是说甄嬛认定是华妃的错,才导致了皇帝对年家下狠手,从而看不到皇帝本身的凉薄,也看不到皇帝利用华妃,故意娇惯纵容她,然后再毁掉她的现实逻辑。
就这样,皇帝用“纯元骗局”轻松地实现了管理学上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激励机制,但这个“纯元骗局”最吊诡的地方在于,纯元是个死掉的人,她的一切任由皇帝打扮,反正没人能和真实的纯元去对质和校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纯元骗局”也存在。
两性关系中,就有一种现象,叫做“只要你很优秀,才会有人爱你“。
如果说这个运用在普通人际关系中,只有你足够优秀,才能进入优秀的圈子,这个是没啥问题的,但是在亲密关系里,这就有很大的问题。
举个例子,就拿前几天被骂上热搜的张婉婷来说,她对宋宁峰就有点这种类似情况的pua。
谈及她和宋宁峰的婚姻问题,她说:“我说我其实不是想要改变你(指宋宁峰),我没有办法,因为如果你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很确定地告诉你我不爱你。”
这话的潜台词就是逼迫宋宁峰按照她的期待和要求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是无止境的,如果宋宁峰真的按照张婉婷的期待去改变,那么张婉婷就会继续提出更多的期待和要求。
这种要求和期待,本身就是一个陷阱。
就像电影《让子弹飞》里,胡万让老六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粉一样,这个证明本身就是个陷阱命题,老六按照胡万的逻辑自证,结局就是剖腹自杀。
所以,如果在亲密关系里,对方告诉你,你必须要变得优秀,要达到什么物质水平才会爱你,这一定是一场没有真心的骗局。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没有达到对方的期待和要求,ta也会甩锅给你,说是你不行才导致这段感情无疾而终。
在职场里,“纯元骗局”也存在。
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职场面试,或者在职场做新项目的时候。
一些公司的岗位在面试环节,会把岗位的职业发展前景和薪资待遇说得天花乱坠,就是各个方面都能满足你的需求,但是一旦你进入试用期,就会发现,在通向那些美好的前景和薪资的路上设置了种种考验和障碍。
如果你找公司理论说工作的种种没有如面试约定的那般,你就会得到反馈:是因为你自己做得不好,到不了那个标准。
做新项目也差不多是这个逻辑,一般立项之前公司老板都会把前景讲的无比美好,但是真的去做了,才会发现这就是个坑。
这种项目我就曾亲手做过一个,立项时觉得是能做一辈子的好项目,但是做了三个月,就彻底黄了。
当然这跟老板的误判也有关系。但是,从那以后,在职场里,我对所有美好的、充满诱惑力的东西都保持着一种冷淡和怀疑的态度。
之前有人找我去做管理,多次强调说他的项目多好多好,只要运转起来就能大把大把的赚钱,甚至给我的薪酬也很高,但是我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因为我已经不相信这世间有那么美好的工作,即便有,落到我身上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
其实,“纯元骗局”的本质逻辑就是让人陷入“不停地提升自我价值去匹配或者实现”的陷阱。
所以,不管是在职场还是亲密关系里,私以为若是想要避免“纯元骗局”,就要认清一件事,那就是——挖掘自我价值要比提升自我价值更快速和更有效,因为这些价值本来就在你身上存在,只是被隐藏起来,没有得到你的自我认同,你自己没有发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