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商思维
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直播平台上出现的都是光鲜亮丽的豪车美女、吃饭也都是星级餐厅鲍鱼龙虾、论起来收入都是年入百万,一时之间好像整个朋友圈都是富豪遍地。然而回看自己的工资卡、钱包余额发现自己好像穷的已经脱离这个社会了。
加上现在社会公司加班、内卷的现象层出不穷,然而工资却不见上涨。不少网友开始产生疑问,为什么我看到的都是年入几十万的人?是我已经落后这么多了吗?前段时间低收入标准的出现更是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当然这个下限并不是十万元。
一、低收入标准的由来
在2022年也就是今年,相关部门发布公告称:将对不同收入的人群进行分类,以此来统计不同阶段人群的各类信息,由此相对应的收入划分标注也应运而生。根据公布的标准线可以看到,低收入的标准线是月工资在两千以下的人群。中等收入则是位于两千到五千之间,高高收入人群是月工资五千到一万。
这个标准一经公布就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很多网友表示2000以下维持生活的都比较困难,不能简单地划为低收入;而2000到5000属于中等收入的划线也缺乏一定的数据调研。后续国家统计局针对网上的汹涌讨论表示:中等收入群体并非月收入都在2000~5000元之间的群体,更为准确的含义是“中等收入组”。
其实在大多数人眼里,收入统计应该是统计年收入而非是月收入,并且收入统计应考虑到地域、行业、工种等多种因素。因为北上广的一万元和乡镇县城的一万元,差距不可同日而语。而五千元在县城可以惬意生活,而到了上海等城市温饱都是难题。并且高收入的北上广相对有着高额的消费,年终的收入存款并不一定会很多。
而我国作为2020年全面脱贫的国家,还有很多人是刚刚迈过温饱线的。国家对于数据统计是宏观性的,有综合的考量,更多考虑的是广大的农村范围。而2000元是国家规定的最低薪资支付标准,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是为了保护广大务工人群利益的。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最低收入标准也会对应逐步提高。
二、居民收入数据统计分析
从网上能查到的权威数据可以找到:在2019年的时候,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的年收入平均数据为90501每人。该项数据相较于2018年的增长率为10%,也就是人均年收入增长八千多元。其中互联网产业、高科技产业人群收入高于平均数据属于高收入人群。而从事服务类和农工类行业人群收入普遍偏低,约为4万元到6万元。
2021年的数据统计则是将不同工种人群的收入分类统计,其中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处于最上层为180630元,接下来是技术人员的88115元,然后是办事人员、服务人员;出乎意料最后则是生产制造人员的68506元。可以清楚地看到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依然处于收入的上层,而制造业人员意外处于底层。
而从行业分类来看,近几年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则为住宿业、餐饮业与旅游业。这些行业的收入低迷主要是持续三年的疫情影响。这些年疫情的反复,时不时地封城对行业打击过大。预计2022年数据统计这些行业依旧会处于底部,等疫情彻底过去,旅游、餐饮类行业将会迎来新生,行业收入也会对应大幅提高。
三、现实生活的压力和困境
其实月工资与年收入并不能简单地画等号,月工资高并不等于每年的结余就会多。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可以明白。一个北上广月收入8000的人,每月固定开支有:租房2000+,餐饮费1500+,通勤费用、话费、生活用品等等,月结余就所剩无几了,是不是还有朋友聚餐费用,如果再有恋爱支出的话,到了年底可能就只剩个收支平衡了。
而有孩子的家庭就更是不同讨论了,现如今孩子的教育等费用基本都是家庭支出的大头,如果遇上婚嫁等人生大事更是巨大的支出。这个时候大家再看到网上那些潇洒的生活,就会产生挫败感,低落的心态更会影响生活的信心。所以很多网友才会觉得最低收入标准应该设置为年收入五万这个标准线。
结语:
其实不论收入多少,国家划定的最低线是多少;我们最重要的是过好自己的生活。不去艳羡网上挥金如土的日子,不去嘲讽刚脱离贫困线的劳苦百姓;认认真真过好自己的幸福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