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道云
ERP确实是个好东西,但在中国,这么多年效果到底怎么样?众说纷纭,言者不清,听者不明。
华为的信息化折腾了20多年,到了2016年才实现“流程基本贯通,账实终于相符”(参见华为轮值CEO徐直军2017新年献词),这其实也就刚刚做到ERP最核心的内容——业财一体化。
华为的业务基础,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应该是国内领先的,那么其他企业的信息化呢?可能更是一本烂账。
以下,就从三个点说说为啥ERP在中国实施困难。
01 “一把手工程”
没有哪个企业的一把手会说自己不重视信息化,不重视ERP实施,但是其实大多数一把手的重视程度都不够,远远不够,很多时候是嘴上重视,手上无为。
ERP的实施涉及到流程优化和重组,这个过程牵动各方利益,没有一把手的权威,一个有绝对话语权的人来推动执行,项目落地过程就会一波三折,甚至根本无法落地。
一位资深的ERP实施顾问举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某上市公司世界五百强矿产行业项目,乙方方案汇报做了三次才勉强通过。
其实,这个领导之前项目参与得很少,也不清楚现在到底是什么阶段。
临末了,又有领导略一沉思,说:“你们讲得都对,但是仔细思量,但只是把我们都知道的东西整理了一下,说了一遍给我们听,你们怎么落地哪?落不了地都是瞎扯。”
我们说细的落地的东西我们也有,领导说:“那你们讲出来啊。”
汇报就一个小时,哪里讲得了那么多,顾问正要争辩,被甲方项目经理用目光打住,好了,又被打回去了。一个汇报HR模块的女顾问当场哭了,印象很深,甲方项目经理也郁闷啊。
他事后感叹:类似于这种汇报的事情,往往占用了项目很大的资源,而且还需要占用优质资源。如果这些成本花在实实在在的项目落地上,多好。
其实这三次汇报都只是为了对齐信息,如果一把手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本不用费这么多周折。
02 个性化
ERP实施三十多年以来,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常引起争论的问题: 当软件开发商制定的流程,和划分的模块,与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发生冲突的时候,是公司的流程遵从软件发生改变,还是软件流程随着公司发展不断变化?
比如说有色行业,这个行业存在一个特殊的机制,叫“金属平衡机制”,此机制的存在有很多原因,主要的原因是业务中很多环节受检化验的制约,导致业务环节的数据都是滞后的,在金属平衡表出来之前,很多数据不但滞后,而且不准(预估),这和ERP要求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天然不匹配。因此,O记和S记号称有最佳的事件经验和解决方案,其实不靠谱。
在流程制造行业,很多业务环节本身就不是精确科学而是经验科学,达到稳定既是成功。这个时候,软件本身的理论根本行不通,只有做个性化定制,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很多企业为了使用ERP,削足适履,甚至增加额外的人力,或者搞两套流程,ERP只为了财务方便,这种情况下,ERP根本无法发挥它全部的潜力,甚至可能是一种为了信息化而上ERP之举。
常让人想到那个故事:一位ERP实施顾问给库管员讲精细化库存管理,老库管笑了:
如果你只是为了精细化而精细化,除了增加成本,没有任何收益。
如果你只是为了弥补金属平衡表的跑冒滴露,那不如多买几条狼狗给我。
03 观念滞后
这是大多数中国人对软件本身的误解。大家以为软件是商品,是一锤子买卖,但事实上软件也是持续的服务。
大家以为信息化是既有的技术或集合,但事实上信息化是持续的人工和智力的投入。
这里的「大家」既包括开发者,也包括使用者。
如果说像某些工具软件尚具有商品属性,那么ERP则完全是服务属性,实施和维护的过程比安装一套软件运行起来重要太多了。
一家企业要上大数据项目,在ERP基础上做些基础的报表分析,结果一些高阶应用完全被搁置,因为ERP系统应用地实在太烂,基础数据相当差,某中层领导的一句话给在场众人留下很深印象,说我们小数据都分析不好,还分析个狗屁大数据,哪来的大数据给我们分析。这就是ERP后续实施不到位。
ERP无法替代管理,管理虽无定法,但是如果企业的管理本身存在问题,信息化也绝不是解决一切难题的灵丹妙药。
我们始终相信新技术,新技术概念一定会解决传统行业既有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则是因为技术不够新。
但事实上有可能是我们对行业本身,或者既有技术不够了解。这其实是过去20年IT业基于拿来主义大举投入造成的思维惯性。
ERP属于工业时代的产物,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ERP还未茁壮成长,却已经面临转型或者消亡。
游戏已进入下半场,但是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又参差不齐,战线拉得太长,就像中国的农业,有人已经在用收割机,玩集约化,但是照样还有人在用镰刀,肩扛手推。
这将是一个企业应用历史上的混乱时期,宏观上,发展是必须的,落后会挨打,微观上,企业要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否则,你将不可避免的成为小白鼠,学费昂贵的小白鼠。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发觉自己没有余裕去适应ERP的规则,而更希望信息化系统快速落地,先跑起来试试的时候,“低代码”、“零代码”应运而生了,他们即买即用、工具模板化、支持定制,云端部署,实时在线.......
用低代码或零代码平台搭建ERP系统,就可以解决上文中提到的有色行业难题——充分重视对行业和业务的细分和区别,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
因为一个真正落地有效的制造业核心业务信息化系统,最主要的质量来源仍旧是“定制”。
定制可以充分承接企业的精益化改善战略、充分迎合企业老板的管理思想、充分考虑企业的协作生产模式、充分解决绝大部分落地填报难题、充分兼顾全局优化与局部优化。
就拿这个零代码ERP模板举例吧,它不仅提供“大家都在用的ERP标准功能”,而且具有“按照自己需求个性化管理”的能力。
那么,这个ERP场景套件的具体功能包括哪些?
或许对应这样一张框架可以看得更清晰些:
一、客户管理
客户信息录入系统便于统计与查询;根据数据分析掌握客户信息变化,制定战略决策;对客户的跟进拜访形成记录,便于查询参考。
二、销售管理
签订合同后根据销售合同,制作业务流转单,明确物料采购需求;销售根据订单进行产品发货及发货前的质量检验;根据数据,生成销售业绩报表,便于员工查询提成,管理者洞察销售业绩变化。
三、采购管理
根据业务流转单产生的物料采购需求统一制定采购合同;进行交货期控制和物流到货跟踪,发起物料采购入库流程;业务员将供应商信息录入系统并进行情况分析,制定最佳采购选择;生成采购报表,实时查看采购数据。
四、技术管理
员工在线填写产品信息;产品库基础信息实时共享,规避信息孤岛问题;通过公式自动计算工艺成本。
五、生产管理
ERP系统最重要的管理环节就是在生产领域。根据生产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并进行生产派工;提前进行生产领料,准时排产,如物料不足则发起采购申请;员工进行完工汇报,记录工时及生产实绩,并对生产成品进行质检,统计最终结果。
六、库存管理
根据发起的出入库申请进行审核;对部分物料进行其他出入库处理;定期盘库,确保库存准确性;对部分材料进行形态转换,更新系统库存。
相比较上面这些“平平无奇”的标准能力,接下来说的这个能力在所有ERP中基本是独此一家——即快速迭代功能,应用到具体实际中,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增、删、减
增
增,很简单,就是你除了ERP之外,还可以在平台上创建进销存、项目管理等其他管理应用。
平台也有一些已经搭建好的模板,可以选择安装到自己的系统里面。
删
这里你可以关闭一些预设好的功能,也可以自由删除一些表用不到的表。
改
如果系统与公司业务不匹配时,我们还可以去修改整个ERP的功能,去与自己公司的业务流程相匹配。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