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今年设计院频频大暴雷?

·设计院小秃

#头条创作挑战赛#

几年前,小秃经历秋招的时候,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坚定地要去设计院工作,为什么一转眼就到了人人劝退的地步呢?

01 年终奖模式带来的不安全感在市场寒冬下加剧

设计公司本就是轻资产,经营压力较小,而大部分设计院所实行的“每月发低保+到账发年终”的工资模式把企业面临的大部分经济风险都转嫁给了员工,设计民工如同签了包年卖身契,再苦再累再想跳槽也要熬到年底。

不同于曾经高速发展期大家伙儿开开心心分到一大笔年终奖,如今恶劣的市场环境下动不动通知降薪或声明回款不佳,要求员工和企业共度难关,设计民工只能冒着被拖欠年终奖的风险在干活,不安全感骤增。

02 重复劳动和无尽修改带来的工作强度导致工作价值感缺失

亲身呆过设计院朋友们都可以感受到,设计院拉项目的能力的远比技术重要的多,为了提升用户粘性和用户体验,设计院的服务性工作内容越来越多,重复性的修改劳动也越来越多。

此外,很多甲方都是在设计院干了几年转过去的,不少人甚至比初入职场没多久的设计民工更懂规范、更懂画图,成果要求自然也是节节攀高,工作量自然也是越来越大。

03 体量过大的传统设计院结构失衡,晋升通道堵死

没有人想40多岁了还在工位上画图,然而如果市场没有更多的项目,没有行业的扩张,传统设计院不进新人,那相当一部分人要面临头发花白依旧画图的事实。现实看来,很多老牌传统设计院项目结构上已经呈现倒金字塔型,不参与输出性工作的指导专家越来越多,底层设计民工面临的压力和工作量越来越大,底层画图工能看到的晋升通道也越来越窄。

04 学生时代花费的时间成本与工作预期不符

前几年毕业的学生基本都录取在相关专业高考高分的时候,甚至最火爆的那几年还有学生持着可以上清华北大的分数投向东南建筑的。建筑和城市规划本科都是五年制,大家在大学、研究生阶段辛辛苦苦卷了五年、八年,通宵熬夜画图,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不免会对工作产生较高的预期。

招聘门槛上,稍微好点的设计院招聘要求都是研究生起步,笔试4小时快题起步,6小时、8小时快题考试也屡见不鲜,大家带着充饥的面包奔赴考场,之后再是面试,经历层层筛选后迎来不高的工资和无尽的加班,自然是落差满满。

是不是设计院就一无是处?

除了新能源等少数几个行业,几乎各行各业都已经度过了高速发展期,疫情当下整个社会的造富能力都在下降,普通人对未来的预期并不乐观,所以转行大多数时候也就是嘴上说说的事情。这种大环境下,工作年限超过三年的设计院民工如果不遭遇严重的恶意拖欠工资或大幅降薪,在加班强度还能忍受的情况下基本还是可以归为中产阶级,设计院是可以保证中等的薪资水平的。

由于行业技术壁垒不高,大部分输出性工作可以通过累积工作时间来完善而不需要作出技术突破,喊了几年的大数据也并未真正改变行业,只是给PPT锦上添花罢了。项目经验在行业中比技术更重要,而技术和经验的获取也不并需要多高的智商,需要的更多是持之以恒、踏踏实实地积累。对于已经积累了一定技术经验、背后还有房贷车贷的大多数设计院普通人来说,“转行”这个有点爽文的词还是具备了太多不安定感。至少现在为止,设计院依旧是个饿不死的破饭碗,虽然饭菜不香,饿了还是基本能吃饱。当然,这一切“还行”都建立在设计院还能收的到款项,能发出工资,没有大幅降薪裁员的基础上。未来怎么样,谁也不知道,只有在会议室里讨论年度产值的院领导们最清楚了。

小秃一些浅薄的思考,欢迎大家私信共同探讨。

END

作者简介

设计院局中人一枚,设计怨种小秃是也

版权声明:本文文字、图片素材均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上吉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