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难怎么克服(写作难的图片)

·王智远写作难怎么克服(写作难的图片)

文:王智远| ID:Z201440

几年前,写作是最好的投资,这句话成为我噩梦的开始,每次坐在电脑前没有天赋时,我都会想,「不如找个厂拧螺丝钉」。

但是,拧螺丝钉好像也得会写。

做PPT、策划案、日报、周报、月报、季度员工汇报,你能逃得掉哪个?正如你所见,与其受到这种折磨,不如把它练好。

当然我也很清楚,所有焦虑和痛苦,都来源于我对写作这件事的追求;换句话说,如果只停留在应付上级,做个方案上,就不会感到困难。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认识字就可以写作,但相信你不难理解这个道理:「能写」和「能把信息准确地传递出去」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这都是不是最重要,重要的在于,有的人连“能写”这一步都很难跨越,他们不知如何下笔,到底是何等原因造成的呢?

思维成人礼

我们从上学说起,每逢毕业季,学生和老师一样头疼,都在为一件分值权重高的事情努力,那就是“作文、论文”。

2019年,曾经有个爆火事件,陕西某高校毕业生,毕业论文后失去联系,最终被发现服毒自杀,为什么。

生前该学生曾发微信抱怨:“咱们的论文,真难写,压力好大”,这一极端事件,在当年,让家长和其他人质疑,怎么样的导师,怎么样的论文,怎么样的评审机制,让孩子处于如此境地?

故事另一面,想必老师批论文和答辩文时,感受也同样糟糕,曾经华南某校教师答辩时愤怒将论文扔向学生,引起公然热议,更奇怪的是,当年还有人为此事赋诗一首:

假使我们不去发火,学生用不堪卒读的论文,愚弄了我们,还会用手指着我们的毕业照说“看,这是傻子”。

写作,为什么如此艰难?

根本在思维方式;想想看,上学时的作文,七八百字即最高篇幅,多为命题,全班同学经常写同一个题目,以应试为导向,一般速战速决。

写论文要有创见,通常几千上万字,论文题目要学生自己寻找,耗日持久且需要多次修改,挑战耐力,并且不确定性会带来焦虑。

当然,你可能也看不出有哪些不同,我来直接一点,通常老师教给我们的作文策略,写作方法还记得吗?

例如:

老师说,先把自己观点说出来,然后写几个分论点,再总结一下,基本得分就不会低;通常为总分总格式。

要么是,材料和论据尽量选择那种很出名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要背下来,你想论述什么观点,都可以改装。(例如“坚强”)。

对,因为他们的故事,可以用很多个词语来形容,我们把材料凑起来就可以得高分。

这种“记忆流经体”文风,比较注重文采和抒情,缺点也很明确,即缺少“说理、论证、讲逻辑”;不信想想看,到大学毕业时,你能用总分总的方法,写论文吗?当然不能。

写作难怎么克服(写作难的图片)

因为背后换成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即,需要鲜明的观点、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这些都依赖于阅读量,而不能诉诸泛滥的情感。

我们看看法国怎么考的?

  • 我们的道德伦理观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吗?
  • 无尽的欲望是人的本性吗?

    这两道题是法国高中生要写的东西,你能用“记忆流经体”来写吗?想必,各种抒情文字描绘此命题,出来后,就成华丽辞藻的堆砌,俗称喊口号式鸡汤,明显没有说服力。

    因此,这些题目需要用鲜明观点、充分证据支持,而背后依赖阅读量,而不能诉诸泛滥的情感;要是你觉得高考命题作文太难,托福相对公平,为什么?

    托福是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简称ETS)组织的考试,主要用来评估母语非英语的高中生,申请美国大学时的语言水平,基本代表国际对高中生的写作要求。

    来看看它们的命题,请论证:

  • 有些人喜欢在餐厅吃饭,有些人则在家里做,你喜欢那种?
  • 在别人家的公司工作,要比自己家开的公司工作好很多
  • 这些题材算是简单吧,为什么很多中国学生写不好?

    通常美国考试重论证,法国重思辩,如果你用中国式“记忆流经体”写作,你认为可以拿到录取通知书吗?大概率不能。

    ETS研究生考试,更代表着中国学生要去国外上本科,写作水平要求,我英文虽然不好,但我却擅长理解框架,GRE作文类型基本要求有两种:

  • ①议题型
  • ②讨论型

    第一种,要求你对某个问题提出自己想法,第二种,交代一段材料,让你进行逻辑方面推理。

    这两种都体现对观点、论证的双重重视,并且他们考试题库完全公开,不怕你提前练习,因为这是考试目的;你如果能认真地写几百篇,想写不好都难,它也不怕你背诵,如果你把几百篇背完,写作怎么可能得低分呢?

    所以,能看到中国写作、与国外写作有什么不同吗?

    总分总思维,是中学训练的;思辨能力是本科训练的,当把论文任务完成,很多人选择辍学,开始迈向社会工作,思辨、逻辑力怎么可能提升。

    写作难怎么克服(写作难的图片)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朱苏力(笔名:苏力)在他担任教授期间,每年都会给学生做开学致辞,有很多公开资料可以查阅,曾经一段演讲,与此颇为相近。

    其说:

    你会感受到社会中的各种知识类型、和重要性都在发生改变,那些动情、动容文字已经变得不重要,只能作为熄灯后,侃大山的谈资。

    未来,你们要面对的,是一套看上去很冷峻,未必冷冰冰的关于社会因果关系的知识,甚至,你们必须学会一套关于现代的,有关知识和学术的规范。

    抄抄别人精美语句,在中学时,可能得到作文老师高分,但在以后,属于侵犯知识产权,不能毕业也得不到学位。

    我不知道我的表达,你是否能够理解,如果现在还在用“记忆流经体”思维写作,那的确需要重新审视,因为写的东西是陈述、是大道理,没有因果逻辑,经不起辩证。

    由此,我才说“写作是思维的成人礼”就在于此;“记忆流经体”和GRE作文背后并非简单的中西对比,而是传统思维方式和现代思维方式的差别。

    你虽然毕业,但不代表思辨能力就达到毕业水平,觉得写作难,这种从小培养出来得的“流经体写作法”,想要摆脱,的确很难。

    值得庆幸的是,你看到这篇文章,可能有所启发,但不同等其他人几十年的思维习惯就能改变,也不代表当代小学老师,就会重思辨的教学生。

    写作能否教?

    写作能学吗?不是靠天赋吗?这些错误的观点成为好多人不学写作的借口。首先,咱们承认有些人无师自通。

    写作机器阿西莫夫,每年能写十几本书,一生写500多本书,可以装满一个大书架,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写作过程:

    我只需要坐下来,以每分钟100个词的速度,把脑子里的东西全部打出来就可以。此外,我可以当中停下来,中断之后,我可以立即回到正在打的东西上来,继续把脑子里的东西敲打出来。

    对天才而言、妙手偶得,他们当然不用学,而寻常人如你我,吭哧吭哧写得辛苦,一双笨手、码字时抓耳挠腮。

    其次,有些人不愿意学,喜欢自己摸索,但等他们爬到30楼时,最不希望看到的是:竟然有电梯。

    再次,有些人觉得自己学不会,油画是比写作更难训练的一项技能,它更需要艺术细胞,然而在深圳大芬村,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的画师们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油画工厂。

    全世界大多数的梵高、莫奈画作,正在从这个城中村源源不断地画出来,好多画师没有读过美术学院,但可以在一两个小时内复制一幅大师的杰作。

    写作难怎么克服(写作难的图片)

    相比之下,你还学不会写作?同理,你能学会开车,你就能学会写作。

    所以,如果你的目标不是成为写作大师,而是写出一些东西,赚个小钱,培养个爱好,写出逻辑流畅,言之有物的内容,并不是一件艰难的事。

    准确来说,只要把动作拆解,并且大量刻意练习,多阅读,反复修正,这个目标不难实现。

    到底怎么学?

    市面上,各类写作培训如雨后春笋,听100门杀猪课,你是否能学会杀猪?看了无数段子,你能学会讲故事吗?读了无数论文,是否就会写了呢?

    《尚书》中有句话叫:“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知与行“之间隔着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此概念是迈克尔·波兰尼提出与显性知识(explict knowledge)相对应;什么意思呢?

    别人把图纸和专利给你,你是否能把机器造出来?教练告诉你动作,你难道就会游泳了?学会技巧,就能写好?

    并不是这样,技能掌握需要大量学中练,然后再纠正,最终稳定将这些动作形成肌肉记忆,和神经元联结,这才算真正学会,你打开电脑world,看着眼前的空白,立马就能开写,才是最终效果。

    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曾说,“应该写了又写,这是唯一一种磨练写作的方法”。

    但是,大量写作就可以吗?

    未必,反馈回路至关重要,修炼过程像开车类似,读书—形成思考—下笔开写—吸收反馈—调整动作,5步缺少任意一环节都不行。

    如果你只是单纯写,不去读书、拜访比自己厉害的人,早晚会把自己榨干;如果你只是读,不写,学到就会成为“伪认知”,虽然可以描述出来,然而却很难做到。

    另外,高品质反馈至关重要。

    准确而且,阅读量和文章质量在当下时代,并非能够形成正比例,你写的有深度就代表“圈层一部分人”,你想10万+阅读,就代表要调动用户情绪。

    因此,聪明的人,会集各种形式的反馈,它可能来自读者的冷眼,觉得羞涩难读,一大堆名词堆砌;也可能来自朋友的一句话等等。

    总之,学习写作的大框架,基本就三要素:1)写要多练,2)要建立正反馈,3)不要为了写而写,这三点,也刚好是把显性知识变成缄默知识的过程。

    写作难怎么克服(写作难的图片)

    当然,学习过程并不愉快,请不要气馁,要细心收集,把它们用作镜子来矫正动作,唯有如此,你才能不断拔高自己写作功底。

    从哪一步开始

    还记得上学,下课时老师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吗?大家还有没有问题?这个时候应该是最安静的,要么大家屏住呼吸,唯恐被点名起来,久而久之,大家都学会了“没有问题”。

    这就是,中国课堂上司空见惯的“不提问文化”,大家为什么不提问呢?世界著名咨询师迈克尔·马奎特(Michael J.Marquardt)总结了人们不愿提问的四个原因,用在学生年代颇为有力:

  • (1)怕丢脸,怕被别人觉得这是个傻问题
  • (2)不用功,好问题需要阅读、思考和积累才能提出
  • (3)文化环境讲求遵从权威,不鼓励提问
  • (4)不知道怎样提问题

    前两个原因涉及个人层面的心理和行为,咱们改变不了;第三个原因则是宏观背景,非一时之功可以改变。

    问题是文章的引擎,没有问题做导引,写作就变成无趣又无用的无病呻吟,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因为问题意识决定写作靶心,决定创作者看问题的角度和回答问题的方式。

    由此,好的洞察者、创作者都有出众问题意识,一个好问题可以启发新研究,甚至可以说,好问题启发比回答都重要,一旦一个问题能够被恰当地问出来,那么离解决就不太远了。

    写作难怎么克服(写作难的图片)

    比如:

    拼多多黄峥,为什么在巨头眼皮底下可以发现拼团机会?张一鸣,为什么觉得当年算法是未来趋势?张朝阳最近很火的心理课,人为什么解决不了焦虑?

    如果把问题拿出来,就很容易索引出答案,反之,若没有清晰聚焦的题目,闷头总想搜集资料,来个宏观分析,写个几万字,也只是循规蹈矩的拼凑,没有说服力。

    “听话文化”在学生年代,让大多数人循规蹈矩,课程也缺乏寻找问题的训练,硕博之后,学生也习惯性接受导师的委派课题;长此以往,提问和答问能力都得不到锻炼,所以,提问加选题训练尤为重要。

    问题在于,问题怎么提呢?

    如果你打开网络,铺天盖地的问题会迎面而来,病毒、犯罪、感冒、物价、失业等等,似乎每天都刀光剑影,烽火连天,连你自己身上也有大量问题。

    好吧,暂且不说这些烦心事,说点眼前的;作为自媒体从业者,你可能得把明天的选题分析交了、上周的采访,你可能还没整理出来。

    于是,你打开电脑写下,“货架电商与兴趣电商必有一战”,然后开始头疼怎么写了,这是多数商业类研究者的痛病其实你犯下两个错误:

  • ①把一个领域当问题
  • ②把一个现实问题原封不动搬过来

    它们虽然都用了“问题”这个字眼,但实际对应着不同的含义;有的问题指宽泛议题(issue)或者话题(topic),有的则指的是难题(problem),有的则是指引人疑窦的疑问(question)。

    虽然这几个词在中文里不好区分,但所涉及的范围、含义有所不同,以我之见,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应当以疑问(question)为主。议题和难题需要经过一定的思考过程转化为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

    三者有什么区别?

    一般而言,议题是宽泛话题,涵盖较广,可以说,议题是一个问题丛(cluster of problems),就像环境污染,包括空气、土壤、噪声等。

    可见,议题更接近于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属于“宏观问题”,商业写作里面,这类写作大行其道,如:董明珠雷军必有一战,抖音围剿美团团购。

    这类研究题目好找,且写起来好写,毕竟旗下话题多,但缺点也很明确,宏观问题通常不够聚焦,留于表面,如果写多了,会陷入“老虎吃天,天从下嘴”的局面,时间长了你会发现根本无法吃透一个领域。

    现实问题也比较麻烦,往往需要解决和改善,如果你不在一个行业深耕,也很难下手,毕竟不仅需要观点,还要有方案。

    如何写好它们呢?

    你需要先把宏观部分变成微观,用微观现象折射宏观动作。

    还是先说结构方面,基础教育老师经常讲,提问方式有“是谁、何时、在哪里、怎么样”,别看这四个词,把提问直接分为两类:

  • 是谁、何时、什么、主要回答事实性问题,属于封闭提问。
  • 为什么、和怎么样属于分析性问题,前者涉及因果关系,后者是用什么机制,突破存粹的事实层面,把点点滴滴链接成线(connecting the dots),从而在混乱中找到秩序。

    你,可能有些迷糊。

    这三步法表达,可能比较直接;第一步,我要研究,第二步,具体而言,行业内普遍有以下疑问,第三步,回答上述疑问。

    再具体一些,我要研究(你可以在此填写一个宽泛议题),具体而言,你可以用有的....有的.....有的.....然而.....却......?此处的三个有的,主要突出现实差异和奇怪现象,以及背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步,你就可以用解决办法,以及理论依据解答问题。

    这种方法适合写“方法论类洞察文章”,从一个宽泛(行业)话题开始,聚焦到几个可以研究的疑问上,最终,你可以表达出自我想法,立场。

    其实,最难关在第二步。

    分别涉及,为什么(why)部分,什么因素(what)部分,怎么样(how)部分。

    为什么部分需要你发现有趣的对比、悖论、差异;什么部分,需要大胆假设、追根溯源、寻找影响结果的可能因素,怎么样部分,需要你小心求证,讲清楚原因和结果之间的作用机理。

    比如:

    以新冠感冒的防和治,展开一下三步提问法。(why部分)我要研究(新冠感冒防治问题),具体而言,我想聚焦以下疑问,(有的人感染快、有的人感染慢、还有的人未感染)。

    (what部分)什么因素造成此现象发生,毒株直接有什么区别?(how部分)回答上述疑问,可能有的人抗体较强,有的人等等,然后再铺垫对新冠知识科普的加强。

    你可以套用试试看。

    三步法可以帮你把议题,从大变小,聚焦到可以回答的疑问上,还可以帮你把答案从小变大,回答更高层面的问题,获得更大范围的关注。

    小时候记得,小题大做是老师常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它并非负面意思,而是,一个好问题需要从大到小,再以小见大。

    写作难怎么克服(写作难的图片)

    不信你看《晚点latepost》《人物》等媒体,在描绘大企业现象、人物时,会不会先从一个非常大的视角切入,然后循序渐进写现象,再把每个现象写透,以现象再延伸至行业格局。

    由此,这种从纷繁复杂现象中,提炼出一个聚焦而具体的疑问,从广泛的背景收口到一个问号,从大到小的过程,是多数创作者经久不衰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只学“形”上的人,往往开头描述就比较宏观,虽然作为背景基调铺垫,但总有一种正确的废话,要么八股文的感觉,那是,因为没有找到“这句宏观的话”,为什么要说。

    总结一下:

    写作是思维层面的成人礼;坚持写作基础目的是,摆脱总分总的“流经体”式思维,转化成以逻辑、论证、论据为中心的思考。

    写作怎么学,大前提框架是什么?基本三要素:1)写要多练,2)要建立正反馈,3)不要为了写而写

    从哪一步开始学?多提问,以大见小,以小见大;三步法,为什么(why)部分,敏锐观察、什么因素(what)部分,大胆假设、怎么样(how)小心求证。

    参考文献:

    [1]: [美]艾萨克·阿西莫夫:《人生舞台:阿西莫夫自传》,黄群、许关强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4年,第203页

    [2] 谭宇静:《“山寨”与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国梵高”的全球化》,《上海艺术评论》,2017年第5期

    [3]: [英]迈克尔·波兰尼:《个人知识:朝向后批判哲学》,徐陶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

    [4]: [美]迈克尔·马奎特:《探询式领导:如何通过问题发现正确的解决方案》,张庆文、傅俊清、谢亚伟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上吉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