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注册制创业板(探路a股全面注册制创业板)

A股全面实施注册制以后,深交所有个重大变化,即未盈利企业终于能向创业板申报IPO了。

投资者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在申报创业板的未盈利企业中,未来能否跑出腾讯、阿里、京东和美团这样的大企业?

投资者又如何在风险和收益中去把握这个平衡点呢?

中国股市注册制创业板(探路a股全面注册制创业板)

今后创业板肯定跑出腾讯阿里一类的企业

资深股民林先生告诉记者,去年12月份,先后管理四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宁高宁曾提了两个尖锐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企业和中国投资者没有能够像海外投资者一样去支持腾讯、阿里的发展?包括没能像巴菲特一样在早期入股比亚迪?如果今天在中国市场上还有这样的公司——当然今天我们不知道是哪家,一定会有的,中国投资者、中国的企业能不能在最关键时刻给他们足够的支持?

林先生表示,深交所同意未盈利企业在创业板申报IPO以后,投资机构、企业和投资者,肯定能够从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挑选出非常优秀的企业。如果在未盈利企业中,有一家能够跑出象腾讯、阿里、京东和美团这样的企业,不仅企业能获得高速成长所需要的融资,成熟的投资者所获得的收益将大大超过其中的风险。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从机构到投资者,对于申报创业板IPO的未盈利企业中,能够出现腾讯一类的大企业充满了期待。

2月17日,深交所在最新的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中,首次明确未盈利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上市标准正式实施。针对其范围,深交所指出,属于先进制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企业。这类企业的上市条件,深交所启用了“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上市标准。

所谓的“未盈利”企业,并非单纯指“报告期内”亏损的企业,而指的是公司成立后,截止到申报之前,仍然没有实现盈利的企业。创业板此次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体现了巨大的包容性。

针对上述两条上市红线,有市场分析认为,对于成立后就没有赚过钱的企业,其上市前最后一轮对外融资,估值仍然可以高达40亿到50亿之间,显然是“独角兽型”的企业,并非普通企业。营收不低于3亿元,实际上是对“未盈利”企业跑通商业模式的要求。“未盈利”行业大概率仍然聚焦在芯片和药业这两大行业。

换句话说,下一波可能出现的大企业,即未来的腾讯很可能出现在芯片和制药两大主流赛道。

生物医药成为IPO新主力

针对未盈利企业的IPO融资,已成为近年资本市场的一大看点;生物医药企业更是融资的一大主力。

自2018年港交所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到香港主板上市,已有超过50家生物科技企业亮相资本市场。

2020年1月,泽璟制药正式登陆科创板,A股迎来了首家未盈利企业。截至2022年末,科创板共有45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其中2022年上市的公司就有19家,数量同比翻倍,其中18家为医药制造业企业。

市场分析认为,自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以来,首次开始允许“未盈利”企业在创业板申报上市,意义重大。

为什么未盈利企业中生物医药企业通过IPO的融资需求特别强烈呢?华南一家中小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生物医药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而创新药领域往往具有“前期投入大但收入少”的特点,是研发密集型、回报周期长,风险高的产业。股权融资就是这类生物医药企业成长期的重要融资方式。

针对未盈利企业对IPO融资的强烈需求,普华永道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合伙人武彦生认为,“企业在尚未盈利的阶段,往往是最需要注入资本进行技术突破、商业落地、市场推广。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发展的优势,恰恰在于利用好资本对风险偏好的多样性。”

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则认为,创新属性较强但尚未实现盈利的企业往往研发投入较高,有着强烈的上市融资需求,实施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能够扩大创业板包容性和覆盖面,能够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同样是未盈利企业申报IPO,那么科创板和创业板之间定位的差异是什么?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此前曾表示,科创板更偏重于硬科技类,对技术驱动方面要求会高一些,创业板更包含创意创新以及新模式,对这一部分包容度会更高一些。如果公司属于勇于创新,要享受科创板红利,去科创板会更好一些,一直会赶上第一波的好政策,但是去创业板就要等,好政策能够落实到创业板上,但是什么时候不清楚。

未盈利企业IPO融资,从时间周期看,科创板领先创业板有两年。

基金式投资组合可能押中未来的“腾讯”

针对创业板注册制前后所发生的大变化,普通投资者又该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资模式,如何找出哪家公司是未来的腾讯?

首先要有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产业和行业。前央企高管宁高宁曾反问,在腾讯、阿里早期的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中国的企业没有去投资?当时中国有大量的人、大量的资金投资到房地产、金融上,还有很多投入到一般工业生产当中去了。中国有能力拿出1亿美元左右进行投资的企业很多,所以这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人的问题,因为当时国内管理团队人才是有的;也不是对中国市场不了解的问题,因为他们都生活在中国。为什么当时没有投资?应该说,是在认知理念、对企业发展规律的把握上存在缺陷。宁高宁认为,中国企业最该做的,要用更长远的、更有信心的、更有前瞻性的眼光来看一个产业和行业,一个企业的价值实现,不仅仅在于一个短期的交易,而在于整体的价值创造。建立公司、建立行业,最终被资本市场认可。

其次,投资者要从公司基本面出发,不看利润看业务,专业人士建议,要研究公司的业务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是否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能不能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是不是具有强大的进入壁垒。

如果一家创业板公司能够满足这些关键点的一部分,投资者就可以视其为一个有概率成为腾讯的股票,当投资者从所有创业板公司中找出符合条件的一批股票后,把资金进行平均分散投资,哪怕是每只股票买入100股,这个基金式的投资组合可能就会押中未来的腾讯。

第三,要注意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有资深股民表示,创业板的跌停板制度是20cm,从极端角度看,意味着一个地天板或者天地板的损失和收益都是40%,如果没有对行业与公司的深入研究与跟踪,投资者也是难以长期持有的。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2日,18家科创板未盈利上市药企中,已有17家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整体看业绩分化明显。其中,上海谊众、艾力斯两家药企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归母净利润均为正,有望正式取消特别标识U。Wind数据显示,从目前披露的业绩预告看,仍有14家上市药企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均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君实生物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96亿元、-24.55亿元,亏损幅度相比2020年、2021年继续扩大。

以君实生物-U股价为例,该公司发行价为55.5元,2020年7月15日上市时,上市首日开盘价为216.00元,截至2月17日,其收盘价为55.61元。上市两年半,其股价跌幅达到75%,回落至发行价附近。

再以上海谊众-U为例,其上市发行价为38.1元,2021年9月上市,其最新收盘价为92.58元,较发行价上涨了143%。

通过君实生物与上海谊众的业绩与股价的对比,可以看出投资者对未盈利企业的动态分析与评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慎良

编辑/田野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上吉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