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小mi
#在头条看见彼此#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2篇职场文章陪你成长哦。
作者|杨小米+毛茸茸 编辑|小辰
来源|遇见小mi(ID:yujianxiaomi2015)
小米说:
今天是2022年最后一天,这一年,大家都挺不容易的。尤其最近,身边家人朋友陆续阳了,身体都很虚弱,大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今天这篇文章,是一个普通女孩,走出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靠自己的力量在县城买房的故事。希望她的故事,在2022年的最后一天,能带给大家一些力量,迎接崭新的一年,祝大家元旦快乐~
你好,我是小米团队的毛茸茸。
不知不觉,我当沪漂一年多了。工作步入了正轨,也交到了很好的男朋友,就是有时候忍不住做一下白日梦:要是在上海有套房子就好啦~
同在上海打拼的朋友笑我:你就接着做白日梦,别醒哈!
我知道他们是调侃,没有贬义,毕竟他们也买不起房,哈哈哈哈。
虽然在大城市打拼很难,但我老家有个表姐,比我大八岁,三本院校毕业,家里又重男轻女。她却硬是一个人在省会城市扎了根,买了一套房子。
回望她咬牙走的这一路,真不容易啊!
01
原生家庭里,她并不受重视
我的这位表姐,我管她叫俪姐姐。
俪姐姐的父亲在老家做生意,虽说不算富人,但也比一般家庭充裕些。
俪姐姐还有个双胞胎哥哥,我管他叫俊哥。
两兄妹自然是一个肚子里、同时呆了十月出来的,但性格和经历都大不一样。
主要是因为,父母思想传统,对儿子的付出心甘情愿;但对女儿比较吝啬(无论是感情还是物质),觉得反正女孩将来是别人家的人。
俊哥,因为是男孩,从小受到的重视多。
再加上他脑子活泛,嘴巴也甜,经常趁着母亲打麻将的时候、父亲回家的时候要钱,总能摸来几张票子花——这份零用钱,他是不会给妹妹分一点儿的。
俊哥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过得很滋润,也根本不把心放在学习上。
他的高考成绩一塌糊涂,根本上不了大学,但父母出钱把他送去了省会的专科院校。
大学期间,父母对儿子经济上很宽松,时不时给他微信转几百上千块钱,让他去请客吃饭、发展人脉:
二十岁的男人,可以叫男子汉了!平时多交几个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
你爸爸没读什么书,但在社会上混得不错,也是靠朋友帮忙……
而俪姐姐从小很老实,做事认真,读书也很努力,但整体成绩只能算中游。
她自己几次提出想报辅导班,但家里觉得女孩子读书没那么重要,哪怕只读个高中出来都行,拒绝了。
最后,她拼尽全力,也只考上了省会的一个三本。
当时俪姐姐的父亲和我们吃饭,提到儿子,语气里有对他不争气的愤怒,也有坚信儿子会有出息的骄傲:
“我拼死拼活地打拼,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我这个儿子嘛!我儿子只要好好读书,以后的路啊,我都给他铺好了!”
而提到女儿,他只笑笑说:
“她又没考上清华北大!三本学校其实没什么好上的,我和我老婆本来也没打算让她上。
但是现在和以前不同了,她有个本科学历,就当是她的嫁妆了吧……”
父母的差别对待,外人都看在眼里,俪姐姐想必更能体会吧。
02
大学期间,
她决定逃离父母与家乡
父母对俪姐姐也很关心,只不过是关心她的终身大事:
你现在也二十了,可以考虑和亲戚介绍的那几个本地男孩“接触”一下,选一个,培养培养感情,争取一毕业就结婚,三年抱俩。女孩子嘛,早点安稳下来最好。
俪姐姐后来和我说,她中学起,就看到身边不断有女生辍学,这些辍学的女生,往往没两年就嫁人生子了。
她考上大学那会儿,有几个曾经的同学都当了妈,一聊天就是抱怨老公、婆婆,眼界都限制在了奶粉尿布、做饭打牌这些琐事里。
她不能评判这样的生活好不好,但她知道这绝不是她想要的。
她总觉得自己能做些什么,不愿意一毕业就结婚生子,把青春耗在奶粉与抹布、丈夫的鼾声与孩子的哭闹声里。
所以面对父母的“关心”,性子直的俪姐姐直接表示拒绝。这样换来的是父母的控诉:
翅膀硬了是吧?早知道不让你出去读书,把心读野了!你知道你一年学费多少钱吗?你知不知道你这二十年花了家里多少钱?
这样的威逼激发了俪姐姐的独立之心,她想到,既然自己不愿把来之不易的大学身份当嫁妆,那就用它作为自己工作的敲门砖吧。
于是,她像憋着一股气一样,主动拒绝了家里的生活费(当时她父母也在气头上,真的就没给生活费了),开始拼命找兼职养活自己。
起初,她只能跟班上的同学打听,做些最基本的、极短期的兼职:
比如发传单,发满一栋楼50(但要给介绍的同学5块钱抽成),第二天腿肚子都是酸的;比如端盘子,一小时35块钱,遇见不讲理的客人难免得受几句辱骂……
她还试过租个小推车卖寿司,但在学校卖吧,遇见同学老师会不好意思;去商业街卖吧,要面对其他老商贩的竞争和城管的驱赶。
俪姐姐折腾了一个月,每天起早贪黑,哼哧哼哧推着小车,还得躲城管,最后刨去成本,没赚几块钱。
大学里最好的时光,别人在恋爱,在做梦,在挥霍;她在打工,在赚钱,在生存。
03
俪姐姐摸索着找到了工作方向
靠着这样零零碎碎的兼职、之前的一点积蓄和省吃俭用,俪姐姐坚持了一年。
她很清楚地知道,现在干的这些兼职,虽然能赚到些钱,但是对以后的职业没有帮助。
毕业后如果不想回家,要在这个城市扎根,得有一个正经工作,而现在得有一个工作方向。
这个方向,俪姐姐是大三才找到的。
因为俪姐姐从小到大,成绩不算好,但作文写得不错,上大学后的语文课表现也很好,所以“小俪语文很好”的观念深入人心。
大三上学期,俪姐姐的一个本地同学找到她,说自己有个外甥女,读初三,作文总是写不好,你能帮着辅导下吗?有偿的哦。
俪姐姐有点懵,因为她只是喜欢语文、擅长写作文,并不懂如何教别人写作文。
可是……在房间里给学生上课,总比之前的那些兼职轻松吧?既然如此,有什么不能做的?
所以她硬着头皮答应下来,然后开始备课:用什么教材?网上搜;该怎么讲解?网上学。
两周的时间里,她仿佛回到了高三状态,一边看网上的作文视频课,一边做笔记。然后她会拉着室友来模拟上课,室友烦了,她就自言自语、自问自答。
到给同学的外甥女上课的时候,她除了一开始比较紧张,一切都很顺利。那小姑娘很乖,家长也很满意。
教了一年,小姑娘中考的语文成绩提了上来,也算让俪姐姐挣了一些钱和一个口碑。
随后,又有几个作文家教的橄榄枝抛过来,俪姐姐一心一意做作文家教,期间还经人介绍,去补习机构带过一段时间的作文课,并且通过自学,拿下了教师资格证。
到毕业的时候,她不仅养活了自己,还攒了一笔小小的积蓄:2万元。
然而,这还不够。
她心里想的是:要这座城市生存下来,我必须要有一个正经工作。
04
俪姐姐终于在这座城市扎了根
当时,俪姐姐把目光瞄准了当地最大的几个课外培训机构,她知道那些好机构不愿意招三本生,便在面试的时候努力强调自己的优势(有教师资格证,和两年的私教课经验),并说:
“希望您给我半年时间,我不要基础工资,如果半年后您觉得我工作能力不行,我直接卷铺盖走人!”
她就这么硬气又卑微地留了下来。
一开始,俪姐姐只被分配了每周三四节课,大部分时间都闲着。但她每天雷打不动,七点半到教室,帮着搞卫生。
等上课后,她坐在最后一排,看着其他老师怎么讲课,学生听什么有兴趣,然后全部记录下来。
晚上她也很晚回去,会帮着其他老师改作业,或者买来市面上的畅销作文书,一篇篇看、做笔记。
很快,俪姐姐带的那几个班,作文都有不小的进步。培训机构又看她刻苦,便开始给她加课,俪姐姐来者不拒,接下许多课程。
最忙的时候,她的课程从早上8点排到晚上7点,中间只有一小时的吃饭加午休时间,后来因为用嗓过度,嗓子一直疼。
但她从来不请假、不诉苦,上课前含一片金嗓子,继续教学;吃中饭的时候还在班级群里和家长互动;回去后,又备课到凌晨一两点。
那段时间俪姐姐瘦了十多斤,嗓子变哑了,现在都没恢复过来。
当时,也有同事劝她别这么拼,为了多赚几节课时费不值得,还能当校长不成?
但俪姐姐觉得,趁着现在年轻,正是要拼的时候,累点就累点,只要付出了,以后总会有回报的。
三年后,俪姐姐成了教作文方面的“金牌教师”,还攒了不多不少的15万块钱。
这个时候,她想的便是如何在这座城市站稳脚跟了:要扎根,还得买房。
为了买房子,俪姐姐从原来的培训机构离职,和同事(也是教语文的老师)、一个朋友(之前做咨询业务的)一起,合伙开了一个作文培训班。
恰巧她还有一个朋友学画画的,想教画画,也就一起来,共用场地,互相介绍学生,咨询的朋友也能帮着一起管理,就这样大家一起创业了。(没想到无心插柳,这帮助他们双减政策后转型)
俪姐姐这样忙了三年,员工招了几个、生源稳定下来、名气打了出去,俪姐姐终于攒够了30多万首付,有能力买房了。(我老家这个省对房价控制得比较紧,所以房价没那么离谱,1万左右一平能买到)
05
这个不受待见的女儿,
终究是比备受重视的儿子有出息
在买房之前,俪姐姐这些年的奋斗在父母眼里,却没有价值。
从工作上说,父母觉得俪姐姐没吃上公家饭,又不算大老板,太不稳定了。
从生活上来说,父母觉得俪姐姐这么大年纪了(其实也就三十二岁),却没结婚,每次亲戚问起来,他们都觉得没面子。
综上,他们强烈要求俪姐姐回老家,考个有编制的工作。
考不上也没关系,赶紧相亲,找个条件好的男人结婚生子,婚后做全职主妇。反正亲戚朋友家的女儿都是这么过来的。
俪姐姐不愿意,咬着牙也要在省会熬下去。
她之前想买房子的时候,首付还差十万,也曾问父母借过。
但父母拒绝了,理由是:你在省会呆不呆得下去都难说,把钱给你,只怕要打水漂!
等房子装修好了,她回老家摆了桌酒,大宴亲朋,庆祝自己有了新房子。
她父母这才不再逼迫她,只是偶尔催催婚。
毕竟,房子的存在,证明了俪姐姐的本事和决心;而且子女在省会买房,父母没资助一分钱,这在当地是要被嚼舌根的。
他们不再逼迫俪姐姐,既是承认了俪姐姐的本事,也是因在买房一事上自认理亏。
当然,更重要的是,父母没时间管她了,要忙着给儿子“擦屁股”:俊哥毕业后,根本没有吃苦头,他父亲直接花钱、托关系,把他安排进省会的一个厂子里吃公家饭。
但俊哥嫌累嫌无聊,很快就不干了,期间结了婚,生下一个儿子。
之后,俊哥也去上过班(靠家里的关系),也开过火锅店、串串店(靠父母给的本钱),没一个坚持得下去,父母还为他填了不少窟窿,且有一直填下去的趋势。
为了这个儿子,老父亲不敢歇着,一把年纪了还在跑生意;老母亲连麻将都打不了了,因为要带孙子,还得伺候儿子儿媳。
饶是这样,父母还是嘴硬:“现在市场环境不好,但我儿子是要做大事的!我女儿……也很好,但是女人不成个家,还是不完整啊。”
我为自己有这么一位姐姐而骄傲(虽然不是亲的,哈哈)。
她原本可以抱怨,可以放弃,可以不那么拼,可以走一条传统但平稳的道路。但她没有。
她握着一手不那么好的牌,靠努力和坚持,打出了个漂亮的成绩。
其实,我真的问过俪姐姐:“你会不会埋怨你的父母?”
俪姐姐说:“以前会,现在不会了。因为他们思想传统,传统了一辈子,也没办法改变。而且,虽然我爸妈'扶'儿子扶了一辈子,但我不会当'扶哥魔'。”
然后她忽然靠近我,眨了下眼睛,故作神秘地说:“其实我最近交了个男朋友,比我小六岁。但我没有结婚打算,所以也不会告诉我爸妈。他们要催婚,随便催,反正我不在意~”
我:“啊?恭喜!祝福!走,请我喝奶茶去!”
杨小米:自媒体【遇见小mi】创始人,《行动变现》一书作者,心理学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东人,3年从普通职员到市场总监,并创业,分享职场经验和成长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