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言教育
这一阶段,相信很多人都面临请假。在很大程度上说,这属于不可控因素,大部分正规单位还是比较理解员工的。
但同时,越是困难的时期,往往就更能体现出不同单位的差距。不少人发现了规律,体制内跟体制外的区别变得更明显了。
职场新现象:机关单位大量请假,私企打工者带病上班
笔者曾经看到一位快递员生病时还在出门送货,趁着间歇时间倒在车上休息。不得不说,在生活的难题面前,底层打工者面临的处境属实不容易。
还有人发现,自己去办事时,很多机关单位、事业单位比以往的效率更低了。原来,大量员工请假回家,这些单位里可能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人员在处理业务。
部分单位甚至直接大门关闭,暂停对外开放,大家只能延期办理。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很多人都请了一到两周的假期,等身体真正按照专业人士所讲的时间休息够了,再返岗。
然而,对比私企员工,这种反差却让很多人感到既无奈又现实。同样是遇到身体不适的情况,在两种性质的地方工作,差别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医院里排起长队,殊不知,其中有一部分人原本没有必要来就诊;而是因为他们的公司要求毕业生发烧以后,必须开具证明才可以请假。
更过分的上司,甚至要求毕业生必须带病上班,不能耽误公司原本的进度。很多人不禁反问:工作时说得好像企业离不开任何一个员工,可发工资时怎么没见体现出重视?
体制内的好处愈加明显,差距不只是编制而已
事实上,按照相关的要求,这次集体性的请假是受到保障的。理论上,用人单位不仅不能拒绝毕业生请假,还需要确保最低收入。
可规则跟现实往往是两回事,实际上多半只有机关事业单位,才能按照正规流程来保证毕业生的利益。所以他们请假也不会对实际工资带去很大影响。
而私企的毕业生差距不是一般大,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生病时能顺利获得居家休息的机会已经算不错。熬过两三天最为严重的阶段,通常就要带病返岗了。
否则,本来待遇就不高,扣去满勤和日工资,下个月压力就更大了。体制内“旱涝保收”,体制外“不干活就没饭吃”,真的很不一样。
二者的差别,可不仅仅是请假扣多少钱的问题。关键是在私企中,即便你自愿扣工资,也很难得到批准。显然,机关单位的管理风格和工作模式更人性化。
在面临难题时,毕业生个人的体验是在考虑范围内的。而很多体制外的打工者,经常听到上司一面要求他们把公司当“家”,一面却不允许因为任何私事而请假休息。
所以,两者差的不只是代表“稳定性”的编制,还包括日常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体制内自然也不会处处是闲职,毕业生同样要付出辛苦。
但很真实的情况是,体制内的同学体验过私企的工作节奏和管理模式,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压力大”。
不少过来人总结,宁可在机关事业单位赚4千元,也不在私企赚1万。可见体制外的辛苦指数,真不是一般高。
能进入机关单位的毕业生,大多有以下优势,没必要嫉妒
根据统计显示,00后大学生考公务员、考事业编制的概率,明显比90后更高。这跟家长想象中“任性、嚣张”的他们似乎不太相衬。
实际上,他们才是更清醒和理智的。在这种就业形势下,体制内跟体制外的区别日渐明显。能尽早上岸是实实在在的好事。很多人看到两者的差距,心里很不平衡。
其实换个角度,这些能进入机关单位的大学生,也是有自身的优势,往往也就两种情况。要么是自己学习非常好,有名校的高学历。
看看那些待遇好、工作轻松的岗位,竞争也非常激烈,985院校的毕业生大有人在。人家上学时勤奋学习,前期付出很多时间和教育成本,获得更好的工作也无可厚非。
要么则是学历普通,但家里人脉广泛,知道用更容易的方式考入体制内。比如笔者之前有篇文章就谈到某事业单位招录多名海归学子。仔细看他们的海外学历,其实都是很普通的大学,获得学历应该是很轻松的。
但换成普通家庭的毕业生,可能不知道招聘渠道。总之,他们要么是自己水平高,要么家长很本事,没必要“酸”。这种机遇的差别,或许在儿童时期已经埋下伏笔,跟家庭教育实力也有关。
【话题】你请假容易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