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散步
时间过得真快,不觉已到退休年龄了。原来看别人退休不以为然,轮到自己才知老之将至,已到了人生的下半场。
人生如歌,岁月倥偬。回顾往事,历历在目。
我的职场生涯分为五个阶段,如同人生音符,起伏跌宕,高低错落,弹奏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一、初涉职场。高考失利是人生挥之不去的阴影, 无奈进了铁路司机学校,先解决就业问题再说。从司机学校懵懂的学生到车辆段检修车间铆焊组从事熔接工,这是初入职场最艰苦的工作,也是人生的新考验。当时,有点关系的同学都分配在较轻闲的岗位。其间有过痛苦和烦恼,但更多的是不甘现状的奋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潜心自学,发挥所长,接受挑战,成为矿工子弟改变人生轨迹的唯一选择。
经过努力,一年后到段团委助勤任干事,实现了由现场工人到机关干部的逆袭。在助勤期间,刻钢板油印团刊,办黑板报,组织首届青年书画比赛,既有成就感,又检验了自身能力。
二、调入分局团委工作。一次上级组织的团干培训班后,从站段抽调到分局团委任干事,再次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平台大了,要求高了,唯有虚心向学、踏实笃行。不经意间奉献了近三年的青春年华。这段时间精力充沛,埋头工作,无怨无悔,在磨炼中逐渐成长。同时,在此间也成了家,由单身汉变成了有家的人,人生有了新的港湾。
三、调入宣传部工作。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在司机学校曾担任过宣传部长的经历,能写会画的一技之长,总会有派上用场的时候,这让我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了不解之缘。1989年调入宣传部工作,成为我职场生涯最长的一段时光。其间,先后任主任干事、部员、副部长,这一干就是16年。
这段时间几乎全部精力扑在工作上,全然没有自己和家庭。特别是老部长突发疾病住院,临危受命主持工作,兢兢业业勤勉笃行,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自然,加班加点、没有周末已成为常态。
期间最大的收获是,说服人事部门改变“逢进必考”的思路,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骡子是马拿出来蹓蹓。对有潜力的宣传人才,助勤三个月,用成果定去留,在实践中选拔干部。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我坚持的正确性。
编了八年面向班组的《宣传》杂志,深受职工好评,获得省级优秀内刊。倡议并组织了企业文化课题研讨活动,并带队赴海尔等先进单位取经。在同志们共同努力下,原分局在全局首家荣获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创新奖”称号,“9字号服务品牌”推广组荣获全局精神文明建设奖,宣传部被荣获铁路局“学习型组织创建奖”。
印象最深的是,为获得八部门联合表彰的全省扫黑打非先进集体荣誉修改申报材料,与同仁一夜未眠。对我来说,干活不怕,最怕的是应对媒体的各种应酬,时常有身心俱疲之感。期间主动充电,自费读完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党政管理专业本科学习。2005年分局撤销,曾经的事业没有了平台,油然而生职业生涯的虚无感。
三、调入地区党校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焦虑等待,接到任地区党校副校长的调令。期间,探索理论联系实际新路,制定集体备课找差制度,激励教研室老师读好书、备好课、讲好课,多写文章,不让年华付水流。在人事处培训科的支持下,倡议并率先在全局探索机关干部培训,弥补了“不带长”人员培训空白问题。
四、调入路局党校工作。2007年,调入路局党校担任党建教研室主任、理研室主任、分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共计11年。其间一年在路局宣传部助勤,参与制定全局学习型领导班子方案,为路局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服务,推荐领导干部学习必读书50本。
在路局党校,重燃工作激情,主动加强自身理论武装,学会讲课和写科研文章。虽然讲课是半路出家,并非所长,但潜心钻研,在不懈努力中找到了感觉,逐渐成熟老练起来。
期间备了以文化为核心元素的10余门系列课程并深入基层宣讲。每年发表理论文章不少于10篇。最大的收获是,坚持保留了一份校刊《理论园地》。
意外的惊喜是,在中央党校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各位专家的精彩授课,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深深爱上了教研事业。结业撰写了六千多字的体会文章,并大组会上作学习交流。
五、调入建设指挥部工作。从2018年11月从党校调现在单位工作,共计4年时间。这段时间是新的人生转换期。特别是从党校教学科研到基层党群纪工作,跨越幅度大,工作要求高,丰富了我的职场阅历,更体验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滋味。
在这短短的4年里,工作没有丝毫懈怠,想方设法发挥自身优势,开设“枢纽大讲堂”,建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探索青工理论武装新路,充实图书资料室;以三个支部与参建单位共建联建为抓手,以协议书的方式促进基层党建廉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廉洁文化为载体营造风清气正的建设环境。去年围绕建党百年组织了“十个一”群众性纪念活动,影响较大。在同志们共同努力下,指挥部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纪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退休前做了三件事,践行了“站好最后一班岗”的郑重承诺:一是组织了一期沪苏湖、上南联络线通讯员培训班;二是分别为青年理论小组和所在支部党员作了以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的专题党课;三是向指挥部全体人员发放印制的廉洁箴言书签一套。
这些年,无论在现场还是在机关,无论是在团委还是在宣传部,无论是在党校还是建设指挥部,学习、钻研、奉献、尽责、自律是这些年职场生涯的关键词。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带头不染指,从未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自觉做到非分之财不取、非分之事不做、非分要求不提。
无论岗位怎么变,矢志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与探索没有变,积极笔耕不缀的劲头没有变。值得欣慰的是,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了我的《铁路企业文化纵横探》《铁道新语》两本书,记录了我职场生涯的点点滴滴和所思所想。在此,感谢原铁总企业文化处处长郝文杰的大力支持,感谢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孟凡驰、中央党校一级教授韩庆祥、原上海铁道总编张铁民作序,感谢集团公司运输部高工曲思源兄引荐。
六十岁了,曾经是个多么遥远而又陌生的数字,而今却无情地来到眼前。这个时候有太多的感触、太多的感言,最后只能归结为一句话:职场生涯无遗憾,曾经努力过、奋斗过,对得起组织,也对得起自己,但唯一遗憾的是对家人付出太少。父亲去世前没有赶到见上一面,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
六十年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忙碌而充实着。人过六十,紧张有序的职场作为人生的上半场已经结束,同时也预示人生下半场新的开始。退休后,卸下职位,有如释重负之感。无论过去境遇如何,都是美好的记忆。看淡得失,知足常乐,回归家庭,方能坦然地进入新的生活状态。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未免有点消沉。其实,人生晚霞,几度夕阳;读书健身,以文会友,上上头条,活在当下,即是幸福好时光。
人生是个过程,退休是新的开始,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自在活着就是幸福的样子。正如古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王兆善)
评论